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工作报告

2021年01月25日
作者:德州中院研究室
打印 分享到: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1124在德州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孟祥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全市法院收案102820件,结案104494件,结案标的额32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4.16%9.27%和36.8%。结案率96.58%,位居全省第二;二审改判发回率8.82%,平均办案天数49.42天,同比缩短26.77天,良性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坚持党建引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每月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举办专题法官论坛和专题党课,确保入脑入心、政治过硬。牢牢把握法院政治机关定位,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意识形态责任制,确保市委决策部署在法院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抓牢抓实基层党建。深入推进党建“五个一”工程,构建“三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制定党建主体责任清单,连续五年举行党建述职述廉考评会,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创新支部“标准+特色+重点工作”模式,党组成员带头参加党员活动日,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实现党建与审判执行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新华社、《人民法院报》、最高法院简报专题报道,全省法院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党建引领带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市法院结案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20年先后三次在全省法院审判执行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全面提升履职能力。连续四年实施优秀庭审、优秀文书、优秀案例“三优工程”,评选两届“十佳青年法官”“建功立业标兵”,先后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培养专家型法官队伍。组织《民法典》集中学习13期,全国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最高法院重大调研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司法保障机制研究》高质量结项,省重点调研课题《家事审判改革研究》荣获全省第25届法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开展“两个坚持”“三个规定”等四项教育整治活动,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审务督察、“交心交底”廉政谈话,对4个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对违法违纪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针对法院工作实际,分级分类梳理84个风险点,细化40项防控措施,制定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坚持服务大局,以有力措施保障高质量发展

  依法保障疫情防控。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及时出台保障企业稳经营促发展十条措施,与市政法部门联合出台严厉打击妨害疫情违法犯罪通告。德城区法院快审快判全省首例涉疫情网络诈骗案,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十大典型案例。加快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全市法院网上立案102000件,互联网开庭审结案件23511件,确保疫情期间“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根据全市疫情防控需要,派出干警360余人到车站、高速口、基层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市法院“双报到”社区被表彰为“市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

  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平等全面依法保护。审结商事案件20985件,标的额212亿元,护航我市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年”工作部署,与市政府联合制定破产“府院联动”实施意见,审结破产案件93件,处置银行不良债权61.68亿元,盘活存量资产22.91亿元,释放土地资源8847.04亩,妥善安置职工7925人。德州恒丰棉纺织厂破产一案,36天审结,在全省国有“僵尸企业”破产工作中走在前列。市法院牵头的2件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案件全部办结。针对牵头负责的全省营商环境测评“办理破产”和“执行合同”两项指标,市法院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市领导充分肯定。优化涉企案件司法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禹城、庆云法院编印《民营企业防范经营风险39条》,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依法支持法治政府建设,审结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行政案件1395件。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61件,涉及“腾讯”“美的”等知名品牌,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重拳整治制假售假,发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45件,探索适用“补植复绿”“限期修复”“劳务代偿”等责任承担方式,促进生态环境多元修复。市法院与黄河河务局签订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作意见,两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实现环资审判机构全覆盖,形成服务绿色发展整体合力。德城区法院审结贾某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入选“全省环资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乐陵法院审结全省首例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收到良好效果。

  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开展“持续规范、重点攻坚”活动,持续加大执行联动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2020年,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执行案件41729件,结案42250件,同比分别上升20.86%、16.49%,执行到位金额58.62亿元,执行完毕率、实际执结率位居全省法院前列。深入开展“暖心冬日”“夏日风暴”“六稳六保”等专项执行行动30余次,对涉黑恶财产刑、涉民生、涉民营企业等重点案件精准攻坚,执结相关案件4778件,执行到位金额6.58亿元。全面开展查封土地使用权专项清理行动,释放土地资源1383.69亩,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坚持公正司法,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决战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市法院审结一审恶势力犯罪案件87件,一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8件,共判处刑罚581人,其中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12人,依法惩处了一批“社会毒瘤”,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力推进“黑财清底”“伞网清除”,两级法院深挖黑恶犯罪及其“关系网”“保护伞”线索141件。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和利益链条,判处财产刑执行到位率99.56%。坚持标本兼治,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司法建议46条,促进行业治理、源头治理。审结苏某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一二审均由院长担任审判长,检察长出庭履行职务,中国庭审公开网全程直播,是全省首例疫情防控状态下通过“云审判”系统审结的涉黑案件,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扎实推进平安德州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3519件判处罪犯4741人。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审结李某某生产销售注水猪肉案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36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56件62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同村等原厅局级干部2人,原县处级干部9人,始终保持依法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981名被告人依法判处缓刑、管制或免予刑事处罚。齐河法院刑事认罪认罚从宽工作在全省会议作典型发言。加强少年审判,严惩校园欺凌、“校园贷”等犯罪,与团市委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组织中小学生法治宣讲、模拟庭审、警示教育21场2600人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四、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提升诉讼服务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投入“最强力量、最好空间、最优服务”,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质效评估得分位居全省第二。与市总工会、市银保监分局加强对接,设立劳动争议、银行保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最大限度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在夏津范楼社区成立全省首家“人大代表诉调联络站”,聘请省人大代表为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熟悉民情、社情的优势,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省高院张甲天院长实地调研后充分肯定。乐陵法院注重发挥调解和速裁办案优势,劳务合同调撤率81.5%,物业合同调撤率94.1%,省高院简报刊发推广。

  加强民生权益保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住房、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关切,妥善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1478件。审结农村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等涉“三农”案件555件,市法院先后派出17名党员,参加“万名干部下基层”,担任“第一书记”,着力做好特色产业、美丽乡村、精准脱贫“三篇文章”,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解家事纠纷“德州模式”,武城法院家事案件连续四年服判息诉率维持在99.5%左右。认真执行司法救助制度,及时足额发放救助金79.98万元,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32.79万元。市法院办理的肖某申请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案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深化司法改革创新。积极落实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有序遴选晋升机制,组织遴选第四批员额法官20名,全部充实到基层法院,加强一线审判力量。严格落实院庭长办案责任,带头办理涉黑恶、长期未结、信访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80638件,占结案总数的77.17%,位居全省前列。深化“道交一体化”改革,创新“一体四化”多元化解道交纠纷模式。诉前调解案件6786件,调解成功率91.12%,位居全省第一,省高院张甲天院长批示全省推广“德州经验”。

  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诚恳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机关监督,市法院先后聘请3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定期邀请参加集中述职述廉评议等活动。确立院长联系代表委员制度,“一对一、面对面”征求意见,制定台账,逐项落实。2020年,召开新闻发布会16次,邀请各级代表委员视察调研29次,参加法院开放日、旁听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840人次,增强监督联络实效性、精准性。实施“阳光司法”工程,裁判文书上网115924份,庭审直播案件14858件。开展“法官五进”普法活动131次,开发区、平原、临邑法院3部作品在“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微电影评选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全市法院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为平安德州、法治德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强化司法担当,服务大局有新作为。出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司法意见,创新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发挥金融审判、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五年来,我们聚焦执法办案,审判质效有新提升。全市法院审结案件数由2016年的6.26万件增长至2020年的10.45万件,平均办案天数由92.98天缩短到49.42天,反映审判执行质效的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突出改革创新,司法水平有新突破。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家事审判改革,最高法院在我市举办“德州杯”家事审判论坛,环资审判、少年审判、“道交一体化”改革等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刘某故意伤害案入选“全国法院保护未成年人十大优秀案例”。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有新成效。深入推进党建“五个一”工程,142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武城法院民事审判庭、“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德城区法院黄河涯法庭、“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张小雪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市法院执行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先后有94篇学术论文、裁判文书、典型案例在全省、全国获奖,最高法院重大调研课题和指导性案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德州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服务大局的前瞻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执法办案、多元解纷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面对从严治党新常态,审判监督管理、从严正风肃纪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决议,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围绕全市工作重点,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市法院改革发展举措,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是进一步狠抓执法办案。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完善破产审判和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加大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维护公平、公开、规范、有序的法治营商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实施民法典,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深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深度应用全流程网上办案,让人民群众共享智慧成果。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着力打造新型办案模式。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道交一体化”和家事审判改革,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推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是进一步建设过硬队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深入开展全市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加快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确保公正廉洁司法,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和不懈追求。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工作报告

2021年01月25日
作者:德州中院研究室
打印 分享到: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1124在德州市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孟祥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全市法院收案102820件,结案104494件,结案标的额32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4.16%9.27%和36.8%。结案率96.58%,位居全省第二;二审改判发回率8.82%,平均办案天数49.42天,同比缩短26.77天,良性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坚持党建引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每月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举办专题法官论坛和专题党课,确保入脑入心、政治过硬。牢牢把握法院政治机关定位,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意识形态责任制,确保市委决策部署在法院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抓牢抓实基层党建。深入推进党建“五个一”工程,构建“三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制定党建主体责任清单,连续五年举行党建述职述廉考评会,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创新支部“标准+特色+重点工作”模式,党组成员带头参加党员活动日,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实现党建与审判执行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新华社、《人民法院报》、最高法院简报专题报道,全省法院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党建引领带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市法院结案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2020年先后三次在全省法院审判执行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全面提升履职能力。连续四年实施优秀庭审、优秀文书、优秀案例“三优工程”,评选两届“十佳青年法官”“建功立业标兵”,先后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培养专家型法官队伍。组织《民法典》集中学习13期,全国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最高法院重大调研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司法保障机制研究》高质量结项,省重点调研课题《家事审判改革研究》荣获全省第25届法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开展“两个坚持”“三个规定”等四项教育整治活动,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审务督察、“交心交底”廉政谈话,对4个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对违法违纪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针对法院工作实际,分级分类梳理84个风险点,细化40项防控措施,制定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坚持服务大局,以有力措施保障高质量发展

  依法保障疫情防控。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及时出台保障企业稳经营促发展十条措施,与市政法部门联合出台严厉打击妨害疫情违法犯罪通告。德城区法院快审快判全省首例涉疫情网络诈骗案,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十大典型案例。加快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全市法院网上立案102000件,互联网开庭审结案件23511件,确保疫情期间“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根据全市疫情防控需要,派出干警360余人到车站、高速口、基层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市法院“双报到”社区被表彰为“市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

  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平等全面依法保护。审结商事案件20985件,标的额212亿元,护航我市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年”工作部署,与市政府联合制定破产“府院联动”实施意见,审结破产案件93件,处置银行不良债权61.68亿元,盘活存量资产22.91亿元,释放土地资源8847.04亩,妥善安置职工7925人。德州恒丰棉纺织厂破产一案,36天审结,在全省国有“僵尸企业”破产工作中走在前列。市法院牵头的2件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案件全部办结。针对牵头负责的全省营商环境测评“办理破产”和“执行合同”两项指标,市法院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市领导充分肯定。优化涉企案件司法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禹城、庆云法院编印《民营企业防范经营风险39条》,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依法支持法治政府建设,审结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行政案件1395件。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61件,涉及“腾讯”“美的”等知名品牌,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重拳整治制假售假,发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45件,探索适用“补植复绿”“限期修复”“劳务代偿”等责任承担方式,促进生态环境多元修复。市法院与黄河河务局签订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作意见,两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实现环资审判机构全覆盖,形成服务绿色发展整体合力。德城区法院审结贾某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入选“全省环资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乐陵法院审结全省首例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收到良好效果。

  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开展“持续规范、重点攻坚”活动,持续加大执行联动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2020年,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执行案件41729件,结案42250件,同比分别上升20.86%、16.49%,执行到位金额58.62亿元,执行完毕率、实际执结率位居全省法院前列。深入开展“暖心冬日”“夏日风暴”“六稳六保”等专项执行行动30余次,对涉黑恶财产刑、涉民生、涉民营企业等重点案件精准攻坚,执结相关案件4778件,执行到位金额6.58亿元。全面开展查封土地使用权专项清理行动,释放土地资源1383.69亩,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坚持公正司法,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决战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市法院审结一审恶势力犯罪案件87件,一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8件,共判处刑罚581人,其中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12人,依法惩处了一批“社会毒瘤”,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力推进“黑财清底”“伞网清除”,两级法院深挖黑恶犯罪及其“关系网”“保护伞”线索141件。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和利益链条,判处财产刑执行到位率99.56%。坚持标本兼治,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司法建议46条,促进行业治理、源头治理。审结苏某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一二审均由院长担任审判长,检察长出庭履行职务,中国庭审公开网全程直播,是全省首例疫情防控状态下通过“云审判”系统审结的涉黑案件,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扎实推进平安德州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3519件判处罪犯4741人。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审结李某某生产销售注水猪肉案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36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56件62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同村等原厅局级干部2人,原县处级干部9人,始终保持依法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981名被告人依法判处缓刑、管制或免予刑事处罚。齐河法院刑事认罪认罚从宽工作在全省会议作典型发言。加强少年审判,严惩校园欺凌、“校园贷”等犯罪,与团市委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组织中小学生法治宣讲、模拟庭审、警示教育21场2600人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四、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提升诉讼服务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投入“最强力量、最好空间、最优服务”,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质效评估得分位居全省第二。与市总工会、市银保监分局加强对接,设立劳动争议、银行保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最大限度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在夏津范楼社区成立全省首家“人大代表诉调联络站”,聘请省人大代表为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熟悉民情、社情的优势,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省高院张甲天院长实地调研后充分肯定。乐陵法院注重发挥调解和速裁办案优势,劳务合同调撤率81.5%,物业合同调撤率94.1%,省高院简报刊发推广。

  加强民生权益保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住房、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关切,妥善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1478件。审结农村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等涉“三农”案件555件,市法院先后派出17名党员,参加“万名干部下基层”,担任“第一书记”,着力做好特色产业、美丽乡村、精准脱贫“三篇文章”,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解家事纠纷“德州模式”,武城法院家事案件连续四年服判息诉率维持在99.5%左右。认真执行司法救助制度,及时足额发放救助金79.98万元,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32.79万元。市法院办理的肖某申请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案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深化司法改革创新。积极落实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有序遴选晋升机制,组织遴选第四批员额法官20名,全部充实到基层法院,加强一线审判力量。严格落实院庭长办案责任,带头办理涉黑恶、长期未结、信访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80638件,占结案总数的77.17%,位居全省前列。深化“道交一体化”改革,创新“一体四化”多元化解道交纠纷模式。诉前调解案件6786件,调解成功率91.12%,位居全省第一,省高院张甲天院长批示全省推广“德州经验”。

  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诚恳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机关监督,市法院先后聘请3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定期邀请参加集中述职述廉评议等活动。确立院长联系代表委员制度,“一对一、面对面”征求意见,制定台账,逐项落实。2020年,召开新闻发布会16次,邀请各级代表委员视察调研29次,参加法院开放日、旁听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840人次,增强监督联络实效性、精准性。实施“阳光司法”工程,裁判文书上网115924份,庭审直播案件14858件。开展“法官五进”普法活动131次,开发区、平原、临邑法院3部作品在“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微电影评选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全市法院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为平安德州、法治德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强化司法担当,服务大局有新作为。出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司法意见,创新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发挥金融审判、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五年来,我们聚焦执法办案,审判质效有新提升。全市法院审结案件数由2016年的6.26万件增长至2020年的10.45万件,平均办案天数由92.98天缩短到49.42天,反映审判执行质效的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突出改革创新,司法水平有新突破。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家事审判改革,最高法院在我市举办“德州杯”家事审判论坛,环资审判、少年审判、“道交一体化”改革等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刘某故意伤害案入选“全国法院保护未成年人十大优秀案例”。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有新成效。深入推进党建“五个一”工程,142个集体和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武城法院民事审判庭、“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德城区法院黄河涯法庭、“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张小雪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市法院执行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先后有94篇学术论文、裁判文书、典型案例在全省、全国获奖,最高法院重大调研课题和指导性案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德州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服务大局的前瞻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执法办案、多元解纷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面对从严治党新常态,审判监督管理、从严正风肃纪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决议,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围绕全市工作重点,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市法院改革发展举措,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是进一步狠抓执法办案。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完善破产审判和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加大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维护公平、公开、规范、有序的法治营商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实施民法典,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深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深度应用全流程网上办案,让人民群众共享智慧成果。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着力打造新型办案模式。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道交一体化”和家事审判改革,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推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是进一步建设过硬队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深入开展全市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加快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确保公正廉洁司法,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

  各位代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和不懈追求。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