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汶上法院巧用“悬赏执行”让公平正义落地生根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0日 | ||
汶上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悬赏执行的监督和激励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征集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提高了执行效率,切实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相关经验做法在新华社客户端发表。 全文如下: 近年来,汶上法院在传统“线上+线下”查控模式的基础上,巧用“悬赏执行”这一执行利器,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执行,让失信者无处遁形,让公平正义落地生根。 2024年,被执行人徐某欠十多名工人工资款未支付,后经汶上法院调解后达成一致意见,但徐某在民事调解书生效后没有履行还款义务。工人们在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徐某一直下落不明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在传统执行方式后,执行法官决定通过悬赏执行方式来寻找徐某的踪迹。在与五位申请人沟通确认后,执行法官通过汶上法院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发布了悬赏公告。悬赏公告挂出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了群众的举报电话,获取了被执行人徐某的踪迹。 接到举报电话后,法官团队紧急驱车前往线索地,在蹲守了3个小时后,成功找到徐某并将其拘传至法院,徐某迫于压力履行了所有债务,一次悬赏迅速完结了十数起劳资案件,成效显著。 悬赏执行的方式多种多样,汶上法院线上构建“三微一端”媒体矩阵,设立悬赏公告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定向推送,让更多群众迅速获取案件悬赏信息;线下采取“公告覆盖+重点突破”模式,在被执行人所在的村居、社区、镇街公告栏张贴悬赏公告,与全县20余家商超、金融机构合作,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悬赏信息,提高曝光度,有效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逃避空间,真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这天,“消失”了几个月的赵某急匆匆来到法院,表达了履行义务缴纳欠款的意愿。原来,赵某与他人生意往来中因资金周转问题欠付部分货款,法院判决生效后,他抱着侥幸的心理逃避执行,以为更换手机号和住所后就能“万事大吉”。岂料法院一纸悬赏执行让其原形毕露。 执行法官对赵某逃避执行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并告知其继续逃避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赵某表示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主动联系申请执行人,并当场履行了债务。申请执行人主动撤销了悬赏执行,本案得以顺利执结。 在悬赏执行工作中,汶上法院成立了悬赏执行工作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悬赏执行工作,建立电子台账,实时更新公告信息,确保公众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案件进展。对举报人身份信息严格保密,悬赏电话、电子信箱等由专人接待管理,最大限度控制知晓范围,让群众敢参与、无顾虑,“人人可监督、线索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汇聚起共建诚信社会的强大合力。 |
||
|
||
【关闭】 | ||
|
||